
微生物藥物創新工藝研究
系統生物合成研究中心:隸屬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物制藥部,是國藥醫工總院在“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關鍵技術平臺,整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高通量和超高通量篩選、智能發酵、高通量分析和質量控制等先進技術。平臺遵循系統化、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理念,在人工智能的指導下快速進行小分子和大分子藥物生物合成技術開發,實現生物催化劑的超高通量篩選和改造、細胞工廠的自動化組裝和適應性進化、多菌種聯合發酵工藝開發、以及生物藥物的質量分析和質量控制。
微生物藥物菌種改造和創新生產工藝研究方向:隸屬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物制藥部,長期聚焦于微生物藥物研究,利用基因工程、微生物育種等技術與微生物藥物研發相結合,挖掘了重要微生物藥物生物合成相關的關鍵元件和途徑,并應用于工業生產菌種代謝途徑的重塑,提高工業微生物的合成能力。通過核心技術的突破,研發微生物藥物創新生產工藝,完成米卡芬凈、卡泊芬凈、達托霉素、安絲菌素、非達霉素、阿卡波糖、埃博霉素、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等二十幾種微生物藥物的產業化生產并獲得臨床/生產批件,支撐國內多家醫藥生產企業獲得新藥證書,加速了一些重大微生物藥物的國產化。在國內外著名刊物發表論文8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60余項。
微生物代謝產物研究方向:隸屬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物制藥部,主要從事微生物代謝產物(抗生素、維生素、氨基酸、小分子糖類及其衍生物)的發酵工藝、分離純化工藝、質量控制及其產業化研究。成功開發環孢菌素A、萬古霉素、納他霉素、林可霉素、阿維菌素、絲裂霉素C、依替米星聯產慶大霉素、色氨酸及氨基葡萄糖等產業化項目。其中阿維菌素和絲裂霉素C二個項目技術轉讓歐洲相關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微生物藥物化學合成工藝研究方向:隸屬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物制藥部,主要從事大環內酯,頭孢菌素類新藥的設計、合成及初篩;大環內酯抗生素仿制藥物的開發,藥物合成新工藝研究及微生物發酵產物提取、分離、純化新工藝研究。通過多年研究工作的不斷積累,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生物發酵產物分離純化和化學轉化平臺。??
抗耐藥菌藥物開發與技術應用研究方向:隸屬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物技術團隊,研究方向涉及細菌耐藥機制研究與抗菌增效劑的開發、新活性化合物的篩選、基于多級厭氧原理的高濃度廢水與抗生素廢渣處理技術的開發、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厭氧微生物的培養與微生態制劑的開發等。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2項。完成6個微生物仿制藥的開發,2個獲得新藥證書,1個獲得臨床批件。